測試廣告1一晃三天過去了。書神屋 www.shushenwu.com
就在遵義的黎漢明在忙着整軍備戰之時,貴陽府的一萬援兵也在綠營兵護軍統領多爾隆的率領下,正經由息烽到了養龍司,離烏江關已不足一日行程。
調集了三府三萬餘綠營兵的勒保,也已氣勢洶洶的到了餘慶司,大有鯨吞遵義之勢。
而由綦江、趕水進入遵義府的重慶府追兵也在且戰且進的追擊下,一路到了桐梓。
一時之間,遵義府上空可謂是戰雲密佈。
黎漢明也知道,決定他命運的時刻到來了。一個不慎,他可能會被裝在囚車裏,押解到京城去凌遲處死。
所謂「打得一拳開,免得百拳來」,這年頭,苟着固然可以活得很長,但是卻活得不快活,就算是苟起來猥瑣發育,也得需要良好的周邊環境不是?
綜合各方面得來的消息,黎漢明決定先集中優勢兵力,打掉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敵軍。
貴陽來的敵軍有烏江關這個天險擋着,黎漢明只需派千人拖在那裏就行了,威脅不大;同樣,重慶來的追兵也有婁山關這個雄關擋着,敵軍可沒有天降一個黎漢明來幫他們破關,所以一時半會兒也攻不下。
如此一來,就只有面臨敵軍最多,也無天險可守的三渡關最為危險了。
想到此,黎漢明便把繳獲的大部分火器火藥大部分都運到三渡關。
三渡關是明萬曆間播州宣慰司東部關隘之一,時從湄潭進入播州宣慰司播州長官司,三渡關的官道共有兩條。
一條從湄潭縣城西渡湄江河,經窄溪、麥子寨、五里坎、天生橋、煎茶溪進三渡關;一條從湄潭縣西渡湄江河,經窄溪、合同水、岩孔壩、煎茶溪進三渡關。
綜上所述,三渡關是黔東南、黔南各地進入遵義府的必經之路。
明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在三渡關場東側、煎茶溪西側之間峽谷中結石為閘,架木為樓,構築大、小三渡關,防禦外來侵犯。僅大三渡關就築有五座關樓,置有五道排柵;小三渡關關口僅寬三尺,關前遍佈竹籤鐵藜。
滿清進入貴州後,一度取消了關隘,僅僅只派了不到百人駐守此地,作為中轉驛站之用。
翁彭年率大軍到來時,此地早已人去樓空,不發一兵便接收了關隘。
而後他便在前明時期構築的關隘上,加築了一些防禦工事,所以黎漢明帶着輜重趕來時,見到的便是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見到黎漢明到來,翁彭年有些驚訝,不過還是連忙上前見禮道:「末將參見明王!」
黎漢明見狀虛扶了一下,道:「翁將軍免禮,辛苦將軍了。」
「謝明王!」翁彭年稱謝一聲後起身有些疑惑的問道:「明王您怎麼來了?」
「清狗勒保來勢洶洶,我放心不下,便帶着繳獲的火器過來支援了。」黎漢明聞言笑了笑說道。
聽到黎漢明帶來了火器,翁彭年面色一喜,說道:「據探子回報,清狗勒保帶着三萬綠營兵已經到了餘慶司,恐怕明日便會攻關,末將不敢輕視,便又讓軍士們加固了防禦工事,加上明王您帶來的火器,這下關隘算是固若金湯了。」
順治初年,清朝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將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,參照明軍舊制,以營為基本單位進行組建,以綠旗為標誌,稱為綠營,又稱綠旗兵。
士兵為世兵制,父死則子繼。將兵由兵部直接統轄,將領無法直接統兵,有效地防止軍人擁兵自重。隨着八旗軍的腐化,綠營的重要性就日益加強。
從乾隆後期開始,綠營逐漸成為以漢兵為主旗人主導的軍隊。
黎漢明聞言搖了搖頭,說道:「還是不要輕心,在這大山里,綠營兵可比八旗兵難對付。」
「是!」翁彭年也知道黎漢明說的沒錯,他也不過是為了給自己打氣而已。
來到關牆上,黎漢明看了看下方奔騰而過的湄江,又舉着單筒望遠鏡看了看江對面,問道:「如果是你,你會把自己的中軍大帳安在什麼位置?」
別說古代的行軍打仗了,就連現在的行軍打仗黎漢明也不會。
翁彭年聞言也舉起手裏的單筒望遠鏡朝對面看了看,然後指着不遠處的一個山包說道:「末將會把中軍大帳放在那裏,那裏不但視野開闊便於指揮,還在火炮的射擊範圍外,安全無虞。」
黎漢明順着翁彭年指的方向看了看,然後粗略的一算,距離差不多兩三千米開外了,確實不是如今的火炮所能夠得到的。
他這次帶來的火器中就有幾門疑似紅夷大炮的火炮,之所以說疑似,因為黎漢明也不認識火炮,只是在網上看到過圖片,而這幾門從炮身上的銘文中看出是康熙十五年鑄造的。
據黎漢明所了解,康熙事情改造的紅夷大炮有效射程好像是在一千五百米左右,最大射程好像是兩千五百米左右。
如果在火藥上下點工夫,說不定射程就夠了。
如果能在這裏一戰搞死一個雲貴總督的話,想必到時候他便天下出名了。
想到此,黎漢明頓時心思活絡了起來。
說起加大火藥威力的話,黎漢明便想到顆粒火藥了。
其實,顆粒火藥,並不是什麼稀奇東西。
在戚繼光的《紀效新書》中,就有顆粒火藥的製作方法,可惜知道的人很少。現在大部份地方使用都不是顆粒火藥,還是沿用老辦法,把硫磺、硝石、木炭三者研成粉末隨意混合,配方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,一硝二硫三碳,即一斤硝、二兩硫、三兩碳。
這種不進反退的火藥生產方式,導致生產出來的黑火藥質量很差,使用時效果也很不穩定。
到了鴉片戰爭時期,中國人才認識到西方顆粒黑火藥的威力。在鴉片戰爭中,清朝軍隊發現,「逆夷炮無虛發,我炮雖發無准,火藥半雜泥沙,轟擊不能致遠」。
鴉片戰爭時,英軍用艦炮轟擊,然後刺刀白刃戰打垮了守備的清軍,攻佔了虎門炮台。在虎門炮台,英軍繳獲了幾萬斤清軍沒來得及銷毀的黑火藥,最後都直接倒海里了。
從這就可想而知,清朝的火藥是多麼的差勁了。
不過現在重新制配火藥的話,肯定是來不及了,只能用現有的火藥來製作顆粒火藥了。
想到此,黎漢明便辭別翁彭年,匆匆找來一罐火藥和一瓶白酒。白酒是北方的燒酒,也是繳獲的物資,早上天冷,黎漢明便嘗了一口,度數有些大,比後世的白牛二大一些。
其實火藥顆粒化主要是在其中添加粘合劑,這樣就是冷混法,或者也叫濕式造法,這個過程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。
簡單的來說就是在混合好的火藥放入木臼中,接着加入酒精,將三種粉末拌合成濕泥的狀態。
同時用木杵不斷地進行攪拌,在這個過程中不能讓石沙進入,否則在攪拌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磕碰倒是火藥燃燒。
濕法造火藥最初的做法很有黑暗料理色彩。一些工場用烈酒來淋濕火藥,另外還有工匠收集主教神父們喝醉酒後的尿液來攪拌原料。
因為量不大,天黑前黎漢明便做好了,剩下的就是讓它在屋子裏烘乾了,一晚上問題不大。
不過為了自己的小命,晚上睡覺時黎漢明還是選擇了離烘乾火藥的屋子遠遠的。
一夜無話,第二天凌晨時,黎漢明便被隆隆的炮聲給震醒了測試廣告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