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來仙風盪妖氛,白虹一道沖牛斗,輝映星月清輝,驚得妖邪肝膽俱顫。
不允謝雲書徹底功成,普渡慈航驟覺危機,頓時狀瘋癲一般將身軀盤絞起來,從旁大顎口中噴濺出一團團粘稠液體,把半個山壁都給染成墨綠,侵蝕腐爛滅絕生機。
蜈蚣本屬五毒之一,能有此手段卻也不出料想。但有避毒珠在身,謝雲書此時修行,已不懼這等妖毒。反倒是普渡慈航蜷縮起身體,給了謝雲書一劍斬它本體的良機。
只見到劍葫所生白虹,陡迎着那墨綠汁液逆沖而回,竟「唰」的一聲,切斷蜈蚣後小半截軀體,痛得普渡慈航不得以只得悶頭遁入大地,尋覓下一個漏洞反撲。
不過此長彼消,差距只會日漸懸殊。此時此刻,普渡慈航本體大損,逆亂龍氣之變動登時衰弱,使得王朝氣運一正,登時循着仙風反饋於謝雲書。
霎時,謝雲書只覺渾身暖洋洋,酥麻麻,仿佛泡在瓊漿玉露裏面,本在閻王一戰中殘損脆弱的經脈,竟於真氣淬鍊升華下,變得更為強韌。而他全身骨骼,亦似隱隱透散金質。肌肉內腑紛紛機能大增,宛若有玉白晶液流淌。
此時根源牢固,元氣完滿無損,謝雲書俯仰之間,仿佛連呼吸都可容納天地正氣。內丹大道功成,金液練形,神聚意合,胸中五氣朝升,更似有片片金花着錦,三陽匯頂,自有化凡為仙之效。
雖說此界仙道不比仙劍世界,但得到質變的本是謝雲書體內陰陽聚合後的丹霞真元。一點點的不同,便足以改寫斗局。
縱使真氣總量依舊一致,未有翻天覆地之變化。然而舉手投足之間,已見天懸地殊之別!
「一劍斬煩憂。」
心無無明煩憂,心無無明貪嗔,自不受索命梵音所制。
為使鎮魔劍葫同得益處,謝雲書心念倏爾一轉,意動頃刻先天一炁頓作誅妖利器,虛空掠過一線清亮銀光,循着普渡慈航鑽入的地洞,竟似恍若有靈感應妖人去向,如影隨形一般,從地洞裏一路疾隨,使得千年蜈蚣無所遁形。
眼看着難以脫離追索,普渡慈航當機立斷,宛若一條長蛇從地底躥向九天。饒是如此,緊跟其後的靈劍依然將它護體金光全數絞散,只剩下妖形本體。
這似實非實的靈劍,對斬妖除魔有着一種天生克制本能,更因融合了精純魔息而不懼邪穢污染,下一刻便將普渡慈航半邊足肢全數砍斷,洋洋灑灑飄落一地毒血,令它半邊軀體傾斜,墜落在地面上,濺起漫天沙塵。
連續兩劍重創目標,冥冥之中似有真龍之氣,從王朝京中方向發出暢快長吟。謝雲書頓時感受得到,這撥亂反正之後的仙道回饋,作用於劍葫靈劍之上,促成靈劍實體越發凝實鋒銳,縹緲仙氣盎然而生。與此同時,劍葫質地越顯沉厚,仿佛可載大地之重。
「你,你怎敢冒犯真佛?」
「我又不信佛。再一劍,送你超生!」
仙意道氛愈盛,妖邪鬼祟愈弱。
罕見這裝模作樣的妖僧露怯,神意靈劍作道劍,謝雲書務求一鼓作氣,達成此戰所求。否則登仙超脫變化結束,一線斷落,就是前功盡棄,失了天賜良機。
謝雲書意定瞬間,只見磐龍劍豁然出鞘,龍吟咆嘯長空。劍葫當中靈劍,竟應聲而散作道炁,再以磐龍作法劍,頓時道劍法劍相融,瑞氣千條照穹霄,一道真罡劍芒暴漲而出!
劍落,念之所向,氣之所至。細長堅實的蜈蚣妖身,竟見白光陡盛,經從頭顱起始,順着背脊一路蔓延,密佈渾身直至尾端,陡然龜裂撕扯而開。
浩浩清輝,由普渡慈航軀殼內部綻出無數裂痕,終使千載化龍蜈蚣難承重負,發出一聲垂死不甘的痛苦呼號。
而在普渡慈航即將受誅頃刻,天際妖雲陡散,呼之欲出的雷霆,竟是如受呼喚,突來刺目赤雷,轟隆一聲劈在這老妖身上,竟使得這千年飛龍渾身炸開。除了歸還天地的王朝氣運,更有一道蛟龍妖氣附在磐龍劍柄上龍首,怒哮不已地回歸入鞘!
「阿彌陀佛,施主替蒼生除一大妖,功德無量。」
妖氛散,天月出,還以天下一片朗朗夜色,清明乾坤。慈航大殿方圓景物,雖被摧殘得滿目瘡痍,地上白雲僧見得巨妖受誅,望着天上飄飄若仙之人,卻由衷欣喜道:「恭祝施主得成仙道,位列仙籍。」
「嘿,我又不能在此界成仙……但,總而言之,還是謝了。」
有些話無法說清道明,但有此刻共誅妖邪之誼,謝雲書又豈在意解釋這些。
斬殺了普渡慈航之後,撥亂反正之氣機,果如謝雲書早先猜測,將這化龍蜈蚣所貪人間王朝氣運,連同它一身妖元凝作一股蛟龍氣。
只不過,謝雲書最初想法,本來是要讓得仙魔蛻變的劍葫更上一層。結果反而在道劍、法劍相合之時,給磐龍劍佔了頭籌。饒是如此,這葫中通天靈劍,合了謝雲書元靈神意,亦是靈性十足,犀利無邊。
「白河寒秋、郢中春雪……就叫你——郢雪好了。」
一夜歸元復始,妖邪退,萬象爭春。
何須海上覓蓬萊?仙闕自在葫中生!
謝雲書剛一定下劍名,郢雪既順其意念躍然而出,繞着他身周雀躍轉了幾轉,隨後心滿意足回歸劍葫,不復動靜。
倒是這妖龍之氣附在磐龍劍上,之後還得另尋鑄師打磨……又該找誰?
不過,謝雲書功行圓滿,修為達到基準,彼方回魂仙夢之術亦將就此結束,送他回返故鄉。此刻謝雲書兀自深思,卻未發覺仙雲託身人在高天之上的他,已開始變得透明。
地上白雲僧,只見得清月皎皎當空,在雲霧仙香繚繞中,一道灑脫人影漸漸淡遠,仿佛抽離塵世,仙遊物外,飄飄渺渺,分明神仙中人。
「果是仙家高人。將來小僧亦得像施主一般,勤加修行,早日收盡天下妖邪。」
定得除魔衛道志,足下始踐護道行。
滿心感佩地合十一禮,白雲僧卻也走得瀟灑,不看那妖氛邪盪,不問那人道艱難,背上行囊金佛,手拄禪杖轉身而走。
心有所持,天地之大,又有何處不可去之?
(本卷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