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之前女真***、蒙古***集結八萬之眾大舉南下,兵鋒直指榆林鎮,榆林鎮若是抵擋不住,大明的西北地區便會被***們的鐵蹄隨意蹂躪,官民人等必定死傷無數!
為了此事,朕是憂心忡忡,連續一個多月寢食難安啊!
現在好了,承賴天地、神靈、祖宗保佑,西北之役,我軍大獲全勝,***們損失慘重、倉皇北竄,短期內無力再來侵犯,朕總算可以鬆口氣了,哈哈!」
談到西北戰事,崇禎帝—朱由檢是眉飛色舞、異常高興,原因有二:
一是大戰獲勝,繳獲極多,挽回了不利局勢,漲了大明朝廷的威風。
二是三邊總督楊鶴在捷報中提出一個建議:攜大勝之餘威,重建榆林前衛,而後以此為基礎,收復整個河套平原!
比較起來,第二個原因更加重要!
要知道,大明立國至今二百六十多年了,一直號稱是天朝上邦、泱泱大國,實則從洪武、永樂兩朝以後,大明的國勢便在慢慢的衰退,國土面積同樣在慢慢減少。
明宣宗—宣德年間,因為國力無法支撐消耗,被迫放棄了安南十五府、三十六州、一百八十餘縣的地盤!
明英宗—天順年間,徹底失去河套平原的控制權!
明武宗—正德年間,失去了西北重鎮—哈密衛!
明世宗—嘉靖年間,失去了關西七衛!
萬曆、泰昌、天啟三朝,丟失了遼東的大片土地,只剩下了錦州、寧遠、山海關幾座重鎮,苦苦支撐危局!
……
現如今,西北大捷,攜勝利之餘威,重建榆林前衛,進而恢復整個河套平原!
若真能做到這一點,那就意味着大明中興,收復故土!
意味着自己這個崇禎皇帝,遠勝之前的天啟、泰昌、萬曆、隆慶……正統、宣德等十幾位皇帝,乃是有道明君,必能萬民稱頌、青史流芳!
想到這些,崇禎帝—朱由檢不高興才怪呢,而在高興之餘,自然要談一談戰後論功行賞的事情了。
而這次西北大捷的第一功臣非秦鋒莫屬,這一點,連不懂軍事的周皇后都非常明白,於是開口說道:
「臣妾記的,崇禎三年,女真***大舉進犯京畿,秦鋒將軍是第一個前來護駕勤王的邊將,而後率領本部人馬,馳騁沙場、連戰連捷,還保住了天壽山的一眾皇陵,立下了不世之功!
崇禎六年,女真***大舉進犯山西北部,又是秦鋒將軍率領本部人馬,浴血沙場、連戰連捷,將兇惡的女真***們趕出了邊牆,立下大功!
這一次,又是秦鋒將軍衝鋒陷陣、大敗***,保大明西北地區無恙,真可謂是常勝將軍、國之棟樑!
陛下,秦鋒將軍立下這般大功勞,您是如何予以封賞的呢?」
「嗯,此番西北大捷,秦將軍的功勞最大,朕自然要重重封賞一番了,不過嘛……溫閣老做事拖沓了一些,尚未將立功將士的人名單呈送上來,故而這封賞之事,過幾天朕才能御筆硃批!」
……
內閣首輔—溫體仁真的沒有將立功將士的人名單呈送上來嗎?
事實上,溫體仁剛才稟報西北戰事之時,已經將立功將士人名單呈送上來了,排在首位的正是秦鋒,並擬好了四項封賞:
第一,恢復榆林前衛,加封秦鋒為衛指揮使(正三品),世襲罔替、與國同休!
第二,賞賜大紅色飛魚服一件,以示榮耀。
第三,追贈秦家祖上三代為宣武將軍(從四品,散官),並賞銀五千兩,用來重修墳塋、重建墓碑。
第四,賞賜黃金兩千兩、白銀兩萬兩、蜀錦一千匹、茶葉一千封、瓷
器一百箱……其餘財物若干。
按理來說,以秦鋒立下的偌大功勞,如此封賞一點都不為過,可是崇禎帝—朱由檢沒有批准,原因是忌憚!
忌憚秦鋒的能力太強、聲望越來越高!
忌憚秦鋒年紀太輕、崛起速度太快!
更忌憚秦鋒掌握的兵權越來越大,以後會擁兵自重、難以駕馭!
可是秦鋒以少勝多,大敗女真、蒙古聯軍,穩住了大明的西北邊防,如此大功,若不厚加賞賜一番,又實在說不過去。
真是左右為難,不知如何是好!
這點小心思又不能當面說出來,只好將責任推到了內閣首輔—溫體仁身上,說他沒有將立功將士的人名單呈送上來,故而才沒有立刻封賞秦鋒!
對於崇禎帝—朱由檢的這番說辭,周皇后比較單純,又不熟悉朝廷政務流程,故而信以為真了。
懿安皇后—張嫣就不同了,蕙質蘭心,又有政治頭腦,立刻意識到其中有問題,而後略加思索,便猜出了其中原因。
隨即目視崇禎帝—朱由檢,暗暗嘆息了一聲。
自己這位小叔子,勤政、節儉、不貪圖女色、不貪圖享受、不寵信閹宦、不寵信外戚……可謂是優點多多。
因此上,自己當初才苦勸夫君,兄終弟及、傳予皇位,希望大明朝能出一位明君,挽回江河日下的國勢!
沒想到的是,這位小叔子別的方面都挺好,卻有一個巨大的性格缺陷,就是心胸狹窄、猜忌多疑!
一個皇帝,整天猜忌自己的臣子,弄的上下離心離德,又如何能治理好國家呢?
大明祖訓:後宮不得干預政務!
可是這一次,為了大明江山、祖宗基業,自己得干預一下了。
如何干預?
直接勸說是不合適的,那樣既違背了祖訓,又傷小叔子皇帝的面子,會讓事情變的更糟糕。
最好委婉的暗示一下,至於措辭嘛,冰雪聰明的懿安皇后—張嫣很快就想好了,而後開口說道:「陛下!」
「皇嫂,有何見教?」
「談不上見教,只是想起了一點往事,陛下可還記得,先帝臨終時叮囑的第一句話語嗎?」
「回皇嫂的話,朕一直牢記在心,須臾不敢忘記!」
「如此便好,還望陛下恢崇德度、善用能臣,外御夷狄、內安百姓,中興大明基業,終成一代明君,如此先帝泉下有知,必然萬分欣慰!」
…………
天啟帝—朱由校臨終之時,聽從皇后—張嫣的建議,急召尚弟弟朱由檢進宮見駕。
兄弟二人相見之時,已經奄奄一息的天啟帝—朱由校迴光返照,人一下子變的精神了,而後從病榻上坐起來,拉着朱由檢的手說道:吾弟當為堯舜!
堯舜都是上古聖君!
即將駕崩的朱由校說出這句話,就是要將皇位傳給弟弟朱由校,並希望弟弟能成為堯舜一樣的聖君,中興大明王朝!
因為事發突然,朱由檢沒有一點思想準備,頓時嚇的驚慌失措,連忙出言拒絕。
關鍵時刻,是皇后—張嫣出言勸說,朱由檢這才答應下來,而後兄終弟及,登上皇位!
現如今,懿安皇后—張嫣提起這件往事,又要自己恢崇德度、善用能臣……究竟是何意思呢?
崇禎帝—朱由檢的腦子不笨,略加思索,立刻明白過來,這位皇嫂已經看穿了自己的那點小心思,並用言語暗中規勸自己:要心胸開闊一些,不要胡亂猜忌臣子,須知道,做臣子的是否忠心,不在臣而在君!
如果是堯舜那樣的聖君在位,就算是董卓、曹操、安祿山一般的臣子也是
不敢造反的,反而會乖乖的做忠臣、做能臣。
相反的,如果是秦二世、漢靈帝那樣的昏君在位,就算是周公、諸葛亮、岳飛那樣的忠臣,也難保不生二心!
同樣的,只要自己治理好國家,成為盛世明君,秦鋒自然會忠心耿耿,不敢有違臣道!
相反的,若是自己治理不好國家,弄的天下大亂,起來造反又何止秦鋒一人呢?
………
懿安皇后—張嫣的一番暗示,崇禎帝—朱由檢全都想明白了,接下來,又會做何反應呢?
免費閱讀.
:
第四百九十七章懿安皇后的暗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