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元秋來鬧過一次之後,甄無雙覺得自己應該早點下手了,不然整天讓個禽獸惦記着,她覺得噁心。
機會很快就來了,太傅大人,同時還是皇帝的外祖父盧大人的壽誕就在五日之後,壽誕當天,皇帝也會悄悄去給盧大人祝壽。
在原劇情中,陳元秋會憑着一首祝壽詩贏得滿堂喝彩,皇帝也因此對他另眼相看,從此開啟陳元秋的寵臣之路。
只不過這個寵臣是個白眼狼,最後幫助他的親弟弟明王把他反了而已。
陳元秋最後會對甄無雙下手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跟着明王造反成功,位極人臣,有膽氣滅了自己的嫡妻也不怕受到懲罰。
而甄無雙現在要做的,就是釜底抽薪,徹底斷了陳元秋跟明王的路。當然,現在的陳元秋還沒有得到明王的信任,但也很快了。
甄無雙打算開門見山地把陳元秋和明王要造反的事告訴皇帝,她並不怕皇帝不信,皇帝可是天底下疑心病最重的人,更何況是甄無雙這個陳元秋的「嫡妻」親自告的密,即使他一開始會不信,但等他以後調查出陳元秋和明王私底下的來往,就會不得不信。
文成帝本人其實並不是一個昏君,他雖然沒有雄才大略,但治理國家的手段還是無可厚非的,也沒弄出什麼為禍百姓的事來。
而明王之所以能成功反了他,就是因為他太過於信任明王了,覺得明王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弟弟,不會跟自己爭這個帝位,所以他對明王十分親厚,不但讓他參與朝政大事,還把一大半的兵權給了他,以為親弟弟幫自己掌兵權再好不過了,總不用防備外人功高蓋主。
然而文成帝萬萬沒想到的是,親弟弟也是靠不住的,怪只怪那個位置太過誘人,哥哥當皇帝怎麼比得上自己當皇帝呢?
就這樣,明王用自己手中的兵權,暗地裏又拉攏了握着剩下兵權的將領,又加上有陳元秋這個深得帝心的寵臣裏應外合,因此沒費多少事就滅掉了文成帝。
至於說陳元秋已經是前途無量的寵臣了,為何還要跟着明王造反?那是因為造反成功的獎勵實在太誘人了,成功了就一步登天,萬人之上,一人之下,就能娶心愛的表妹,醉臥美人膝,醒掌天下權了。要是不成功,呵呵,那是什麼可能?作為世界主角,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功的嗎?
在老太湖壽辰的前一天晚上,為了給明天出場的自己的告密更有說服力,甄無雙讓不三在文成帝的夢中播放了一段明王造反成功的場景,這副場景是在原世界軌跡中截取的真實畫面,也就是說,如果甄無雙還和原來一樣的話,文成帝夢中的場景就是未來的現實。
為了讓這場夢效果更真實,甄無雙還把明天宴會上將會發生的事也讓文成帝夢見,這樣一來,文成帝就會把這場夢當成預兆來看待,那麼,想必他一定會對明王生了疑心。
於是文成帝這一天晚上批完奏摺,享受了一番美人後,很快就入睡。
睡夢中,他微服去給老太傅拜壽,經過男賓筵席處時,聽到一個清朗的聲音正念着一首清雅妙絕的祝壽詞。
「絕妙好詩!吟詩的是誰?」文成帝問身邊的小太監。陳元秋此時官位不顯,雖然點他當狀元時見過一面,但時間久了,皇帝也就對他沒什麼印象了。
小太監看了一眼,回答到:「那是狀元郎陳元秋大人,現在在翰林院當侍講學士。」
「原來是狀元郎,不錯,果然是個有大才的!」文成帝誇獎了一句,記下了陳元秋的名字。
後來,他果然開始看重陳元秋,慢慢對他委以重任,準備把他好好培養成自己的心腹重臣。
陳元秋也沒有讓他失望,交給他去辦的事都完成得十分圓滿,加上他手段高超、擅長不着痕跡地虛溜拍馬,長得也不錯,因此文成帝越來越喜歡他,慢慢地,許多機密大事都會讓他參與。
然而,在某一個毫無預兆的晚上,文成帝在自己的寢宮中被突如其來的士兵抓住,而他的暗衛早被殺死,宮中當值的侍衛不是被殺就是被收買了,且整個皇宮已經被大軍包圍,宮外的臣子即使想要救駕也進不來。
文成帝沒有絲毫抵抗之力就被制服住了,等他看到造反首領居然是自己的親弟弟時,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他驚慌失措地質問明王:「你怎麼敢?!」
「我為什麼不敢?」一身戎裝的明王不屑地看着自己猶如喪家之犬的哥哥,「我不但敢,我還成功了!怎麼樣?萬萬沒想到吧?」
「為什麼?為什麼?!我那麼信任你,對你從來不設防,從小到大我有做過什麼對不起你的事嗎?你居然還敢和我搶皇位!你還有沒有良心了?!你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!枉我還對你這麼好!」文成帝披頭散髮地大罵明王。
「對我好?對我好怎麼不把皇位讓給我?憑什麼你能當皇帝我卻不能?只是因為比我早出生了幾年嗎?!明明我的父親也是皇帝,我的母親也是皇后,憑什麼出生晚了幾年就什麼好處都被你佔去?!我不服!既然你不願意給我,那我只能自己動手拿了。」
明王惡狠狠地盯着文成帝,終於說出了他心中一直存在的不忿。
文成帝仿佛這一刻才認識他這個弟弟,他一直以為自己和弟弟兄友弟恭,跟那些無時無刻不在覬覦自己皇位的異母兄弟是不同的,他還妄想着自己以文治理天下,而弟弟會以武幫他守護江山。
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親弟弟也在一旁覬覦自己屁股底下那張椅子,果然是權勢惑人,怪只怪他太信任別人了。
「那麼你呢?我對你不薄,你又是為什麼背叛我的?」文成帝看到明王身邊那個人,正是陳元秋,看他這個樣子,明顯幫明王造反出了不少力,文成帝目光狠厲地盯着他,恨不得把他千刀萬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