蓄養奴隸自然是能獲得驚人的利潤,但是國之重臣在環境允許的條件下會做,不允許則一點都不會在乎奴隸會產生什麼利益,他們最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爵位和官職。
漢帝國是允許私人擁有奴隸,但並不是沒有什麼限制,是什麼樣的爵位才能擁有多少奴隸是一個鐵律。
爵位能獲得土地、房舍、奴隸,又有着很細分的差別。例如公士就是一百畝土地、一間房舍和一名奴隸,可以允許公士的土地得到增加,房舍的規格卻是固定,奴隸的上限也僅是一個。
在漢帝國想要獲得更多的奴隸,想要住的房舍更大更輝煌一些,唯一的途徑就是升級爵位。除此之外一旦增加名額之外的奴隸和超過規格的房舍,便是屬於觸犯漢律。
除非是隱藏奴隸,也就是觸犯漢律的前提下,要不然該擁有多少奴隸就是多少,側面說明了一件事情,漢帝國的現有制度約束下,除了天子可以擁有無限多的奴隸之外,誰的奴隸上限都有天花板,蓄養奴隸的環境並不好。
所以桑虞說得很實在,他們這些侯爵是除了天子之外能養最多奴隸的群體,可哪怕是縣侯,上限也只有兩千個奴隸。
兩千個奴隸的名額看似很多,但這是不明情況的人才會產生的錯覺。
簡單的說幾件事情,東漢時期的豪強,哪怕是窮鄉村的豪強,他們蓄養的奴僕數量也不會低於百人。要是富裕一些的豪強,蓄養的奴僕數量超過千人也是普通尋常。以當時的頂尖門閥而論,蓄養的奴僕數量沒超過十萬,誰好意思說自己是頂尖門閥?
熟知三國的人最為羨慕的一個人應該是劉備,娶個小妾(糜氏)罷了,小妾卻是帶着數量可觀的財帛,更有兩千名私軍級別的家丁,完全就不是少奮鬥十年那麼簡單,是打下了無比厚實的地基,才有了後面崛起的資本。
要重視的不是財帛,是那兩千名家丁。兩千個訓練有素的士兵,背後該有多少人為之生產和服務,那麼糜氏一族又養了多少奴僕?而糜氏在當時僅是四大商賈之一。
四大商賈另外一個甄氏,四世三公的袁氏千方百計取娶了甄宓(既洛神賦的那位甄姬)。為什麼那麼屌炸天的袁氏竟然會圖謀一個商賈之家?答案在於吞併了甄氏之後,袁氏數十萬大軍有了十年的糧秣,可徵兵源一下子多了十數萬。
現如今的漢帝國開國時間尚短,東漢那些富得流油的家族是好幾代人的經營,看似沒有什麼可比性,但就是有着明顯的對比,答案在於東漢沒有限制奴僕上限數量,現在的漢帝國有。
漢帝國很難出現以蓄養奴隸為主業的行當,那麼閹割奴隸所能帶來的利益損害就不是那麼的單純。
「在冊私人奴隸為三百餘萬,這才是難點。」呂議必須先壓住冉閔的怒火,要不讓冉閔繼續胡攪蠻纏,什麼話都說不清楚:「若是僅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,不破壞約法的前提下,威逼利誘行之有效。」
「是啊。」紀昌為呂議站台,說道:「大漢現如今有一百餘萬有爵位者,他們乃是國之棟樑,美陽侯可認同?」
冉閔抿了抿嘴,他就是再怎麼喪心病狂也不敢否認這一點。
不說全部的有爵者都是在戰場上砍下一顆敵軍的腦袋才獲爵,但超過九成九的有爵者都是拿命到戰場搏才掙來了一級爵位。他們敢上戰場,不管是因為什麼而上了戰場,用實際的行動捍衛國家,為民族流過血,誰敢否認他們是棟樑的事實?
便是一些不是拿命去拼來爵位的有爵者,他們是在其它方面做了貢獻,例如改良了一些工具,研製除了新的工具,或是治理地方有功。這一些難道就不能算作功勞,就不是國之棟樑了?
「美陽侯,難道要讓國之棟樑變成敵視國家的人?」紀昌見冉閔氣勢弱了下去,自己的氣勢則提升了上去,繼續說:「便是無視非議,難道美陽侯想見到律法形同虛設?」
劉彥是開國之君,正值壯年又身強體壯,離駕崩還早得很。
初代君主立下的律法,按照諸夏的說法就會成為祖宗家法。
一般想要破壞一條祖宗家法,差不多就是等同於否認皇室的統治正確,如果是由臣子來提要改變,就是再昏庸的皇帝也會阻止。
只有那麼一類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才能嘗試改變祖宗家法。需要是真的到了非改變不可的時候,然後是在位的皇帝有威望又支持變法者。
諸夏那麼長久的時間裏面,上古先秦時期因為是大爭之世,想要圖強就要跟得上時代乃至於是遠超同時代列國,變法是被視為良藥善舉。
到了西漢之後,別說是變法了,就是誰想干點什麼次等激烈一些的事情,有的是一幫保守派站出來反對,甚至不惜為了反對大動干戈。
諸夏的王朝越是往後,想要變法的難度就會遞增,哪怕是遇到了皇帝支持變法,再也找不到一次變法成功的案例。
劉彥是開國之君,制定的律法別人推翻不行,可是由他進行改進是一點問題都不會有,哪怕是真的會有什麼問題,舉國上下也就是在腦子裏面想一想,就是再耿直忠誠的臣工也不會直接反對。
要是想讓劉彥去進行律法上的修改只有一個前提,那就是那一條律法真的不合適,可以是會給當代來帶動盪,也能是為子孫後代埋下隱患。他哪怕是真的覺得需要改,除非是乾坤獨斷,要不然實際上還是缺不了溝通,取得至少一半人的贊同。
律法制定無小事,只要不是非改不可,一條律法既然已經制定並頒行,那就真的不要去改了。這個事關國家信譽!
「你們到底想說什麼?」冉閔不是不耐煩,他覺得自己還是一個講道理的人,就是被繞的有些腦仁疼:「說來說去,還是推三宕四咯?」
劉彥卻是知道他們說了那麼多,不是說給冉閔聽,是說給自己聽。
治理國家當然是不能當作兒戲,無論想要干點什麼都要事先將利弊想清楚,便是做了一些什麼有害的事情,一旦事關維護國家信譽,就是制定並頒佈了有害的律法,那也要咬着牙執行下去,直至朝堂和民間一致認為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,再來順應呼聲去改變。
那個並不是簡單的死要面子,是用可以接受的代價來維護國家的信譽,也是保證統治不遭受更深層次的動搖。比起統治的穩固和國家信譽,除非是要亡國,要不就真沒什麼不能承受的代價。
聽着似乎荒謬,但只要想到國家失去信譽和統治也不再穩固,國家將會陷入動盪乃至於發生內戰,肯定能分清楚哪個的代價更嚴重。
在後世,都說諸夏的人民好統治,怎麼能夠忍受那麼多。
一些動不動就無法忍受一些什麼事情的歪果仁,明明小日子過得比地球上大多數人要舒坦,聽信了第一強國的一些說詞,被燈塔晃瞎了眼睛,推翻了自己看不爽的統治階層,然後小日子活得比太平國家的雞犬都不如。
諸夏人在面對歪果仁的提問,基本上很難去多說什麼,腦子裏的答案則是:瑪德智障,大天1朝的獨有環境可是爾等蠻夷能理解!
數千年的歷史告訴諸夏子孫,但凡動盪必有戰亂,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。
瞧一瞧那位「老大哥」的下場,再看看聽了一些忽悠自己瞎搞的那些中東國家,全特麼腦子壞了。
說諸夏人好統治也是一點沒錯,只要頭頂有瓦片遮擋,肚子有東西填飽,對統治階層就會存在順從心理。但是真要活不下去,史書上記載的無數起義就是證明。
一個中央強權的國家,統治階層擔負的責任有多重?
劉彥之前已經告知冉閔,一旦強制進行閹割,那就是不止產生利益損害,某種層次上還代表着拋棄對現有統治階層最為支持的那些群體。
傻了的統治階層才會幹讓支持者心寒的事情。
更傻的統治階層才能幹出動搖統治根基的蠢事。
劉彥用手指敲了幾下桌面,掃視了一圈。
正在演講的紀昌閉嘴。
全部的人先是看一下劉彥,隨後全部看向了呂議。
「臣以為強制閹割不可取。」呂議站起身來,面對劉彥停頓了一兩秒,才繼續往下說:「臣以為,有爵者與國(利益)同體,大漢強盛於他們有益,可輿論引導之。」
冉閔完全是下意識「哈」了那麼一聲,想說話卻見劉彥目光銳利地看過來,表情悶悶地按捺下來繼續聽着。
「縱觀歷朝歷代,未有陛下得國之正者。陛下之威望,於臣民心中無窮盡。」呂議對着劉彥行了一禮,面向諸位同僚之後,再次面向劉彥,說道:「既是與國同體,知曉厲害關係必從之。」
劉彥知道輿論的威力,只要是引導得當,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,成為一種趨勢之後,擋之必亡。
漢帝國已經不止一次用輿論引導來推進國策的進行,像是國家內政困難的時候依然不斷對外開戰,就是輿論上是對異族趕盡殺絕為主調。再來還有漢家男兒娶或納異族女人為妻為妾,會進行得那麼順利,離不開輿論上的一些引導。
「由陛下先行,必然成為上行下效的趨勢。」呂議知道劉彥支持對男奴隸進行閹割,恰恰少府才是整個漢帝國擁有奴隸最多的部分,而少府又是天子的私人所有:「只是如此這般,恐怕還是會有些許怨言。」
真的要那麼干,等於是所有的鍋都由天子背下。歷來只有別人為天子背鍋,哪有天子為別人背鍋?
所以也就是劉彥了,換作其他的天子,一旦臣子敢有這樣的建議,惱怒是必須的,甚至可能嚴厲處置提議者。
當前離西晉大肆使用奴隸造成的悲慘後果並不遠,重新成為國家統治主體民族的漢人也是最為有向心力的時刻,呂議說要進行輿論引導的確是一個可行的辦法,最為主要的是沒有對既有國策產生推翻。
劉彥知道呂議……或者說一些臣工群策群力想了不少辦法,提到的那個只是其中之一。
「不更改律法的前提之下,進行補償,是一道補充之策。」呂議是禮部尚書,他只是一個拋出這個話題的人:「臣只是拋磚引玉,其餘同僚必有其餘良策。」
劉彥就知道會是這個樣子,畢竟不說是沒什麼威望的天子沒人敢讓背鍋,像他這種開國之君就更沒人敢讓背鍋。
呂議坐下之後,是換桑虞站了起來。
「陛下,諸位同僚。」桑虞先對劉彥行了一禮,又對在場眾人行禮,緩緩開口說道:「大漢奴隸千餘萬,無論是引導或是強制,絕非一時可行。」
說到這個問題,眾人就不得不承認。
閹割可是一門高深的手藝,漢帝國滅掉東晉小朝廷之後是獲得了一些擁有這手藝的人,只是漢帝國不再存在宦官這麼一個群體,那些擁有手藝的人自然也就沒有了職位,之前是誰都沒在乎他們往哪裏去。
想要重新將那些人找回來並不難。畢竟漢帝國可是有戶口等級和路引制度,真想要找一個人,動用國家力量再怎麼都能找出來。
以之前所掌握的技術進行閹割並不是百分百的安全,需要考慮到若是奴隸死了,對原主人該有什麼補償。
然後是閹割之後沒有死,肯定是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養傷,奴隸養傷的時候對原主人產生利益損害又該是什麼樣的補償。
「死了就死了,重新給一個就得了唄。」冉閔很喜歡議事主題有進展,閹割已經實際上是被通過:「阿三不是有三千多萬人嗎?抓啊!要是阿三不夠,不是還有波斯人、大秦人……一些亂七八糟的異族嗎?還是抓啊!」
沒人願意搭理歡喜得腦子錯亂的冉閔,他們要麼是無語要麼是憤怒地看或瞪一眼冉閔,用眼神示意冉閔趕緊閉嘴,不要耽誤自己干正事。
第997章:方法是人想的